• 沈阳翻译公司

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引言
著名的翻译理论学者Eugene.A.Nida 曾在其著作《语言、文化与翻译》(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中指出:“the role of the language plays in cult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the meaning of words and idioms are so common that no one can understand it properly without taking the language cultural background into account.”(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文字和成语的影响是如此的普遍,如果不熟悉语言文化背景,没有人能够很好地理解其中含义。)
翻译公司认为认为那些出现在书面翻译与口译时的严重错误往往不是因为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引起的,而是缘于对文化的误解。由此可见,英汉文化差异肯定会对翻译过程和译文的准确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由于中西方的思维方式、自然环境、宗教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在文化方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差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人员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日趋广泛,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翻译研究历来比较重视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而对语言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研究不够,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着重论述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翻译对策。
二、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过程。人类思维不仅具有共性,同时也必然具有个性,即民族性。在不同的民族中,尽管思维的内容大致相同,但由于思维的民族个性,在语言的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英汉两个民族对颜色的使用,就有着不同的概念。我们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为“black tea”, 我们汉民族称之为红茶是因为考虑到茶泡好后茶水的颜色是红的,而英语国家则认为那是用黑色的茶叶泡成的,所以称之为black tea。
又如在时间的先后概念上,英美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又是截然不同的。英语中back 指称过去的时间,而用forward 指称未来的时间,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反,用“前”指称过去的时间,用“后”指称未来的时间。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前”指过去,“后”指未来,也就是说中国人是面向着过去来区分时间的,而英美人是面向着未来来区分时间先后的,简单地来说,英语的back 和forward 相当于汉语的“前”和“后”,英汉民族对于时间坐标不同的思维方式,稍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误译。
如:The verbs in hypothetical conditional clauses are backshifted, the past tense form being used for present and future time reference and the past perfective form for past time reference.(英语语法大全)
原译: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后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原句中的backshifted,由于译者忽视了英美人在时间顺序表达上与中国人的思维差别,照词直译,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误译,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前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四面八方”地理方位的表达习惯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思维方式区别。例如在表达“四面”的顺序时,中国人习惯于先说横向方位名称,再说纵向方位名称,即先“东西”后“南北”;在涉及到纵向的两个方位时,中国人习惯于先说“南”,后说“北”,如“转战南北”;而英美人却与此相反,他们的习惯是“北南东西”。按照同样的思维习惯,“八方”中的另外四个方位名称,汉语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英语中的表达方式应该分别是northeast, southeast, northwest 和southwest,这才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
三、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对翻译的影响
许多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认为“God”(上帝)能创造一切,不过在多数中国人心里“盘古”才是将天与地分离的神人,他掌管着世间万物。“盘古”是汉语文化中特有的名称,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因为它是中华传说中的人物。“上帝”(God)和“天堂”(Heaven)代表着不同的事物,特别是“上帝”的概念充满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色彩。虽然我们可以将英语“My God”翻译成“天哪”;法语的“Dieusoitloué”翻译成“谢天谢地”,但如果我们将汉语的“天”翻译成“God”或“Dieu”就十分不恰当了。特别是在翻译历史著作时,我们更不能随意地进行翻译,因为古代的中国还不了解“God”(上帝)的概念。否则西方人会误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的了解由来已久呢。另一方面,汉文化中有佛教的喇嘛,以及神化中的“龙王”,这些都不属于西方文化。又例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dragon)一字,但英汉民族对于“龙”的概念迥然不同。汉语中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而英语中的“dragon”却是“一条拖着长尾、满身长鳞、口中喷火、有双翼的巨大蜥螅,在《圣经》中dragon也总是代表邪恶和恐怖。
例如:Sometimes a person who presents himself as kind and gentle can in private turn out to be a dragon, who breathes fire. 有时,某人在公开场合,显得和蔼可亲,温文而雅,而在私下里却像个凶神恶煞。在该例中,如果将其直译为“喷烟吐火的龙”,则汉语读者由于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一定能准确理解其意,此处改换“龙”形,意译为“凶神恶煞”则言简意明、直截了当。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他向来是惯叫农民来钻他的圈套的,真不料这回演了一套“请君入瓮”的把戏。(茅盾,《子夜》第八章)He had become so used to setting traps for peasants all these years that it came as rather a shock to him to find he had walked into a snare himself. “请君入瓮”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假意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周兴说: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火,对周兴说奉令审问老兄,请老兄入瓮!周兴吓得连忙磕头认罪。现喻指拿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本人。
翻译时对于这样有较为复杂背景的典故,一般情况下为使译文简洁通常都采用意译法,改换原典形象,以译语读者熟悉的具有相应词义的形象短语表达原典的语义,译句中“walk into a snare”与“请君入瓮”语义相当。在翻译作品中,采用这种译法的例子甚多,当然为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采用加注解释法也未尝不可。两种译法,各有利弊,这要由译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四、地政治和社会生活对翻译的影响
社会学者认为语言、文化和所处的社会是不可分的。不同的国家会因为各自不同的环境、生活经历和宗教文化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这也使语言披上了浓重的民族色彩。
请看下面的例子:Were if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 (Thomas Jefferson, College English, Book 2)
杰弗逊是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他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在他看来,报纸是言论自由的代名词,因此本句中的newspaper 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语符表层意义的对等或对应,而应根据有关历史常识,作者的政治立场和语篇背景,注重译出其文化内涵意义;否则,如像有的教学参考书中译为“……要一个政府而不要报纸呢,还是应该有报纸而不要政府……”,则大多数的中国读者会由此感到迷惑:报纸不是由政府出版的吗?在美国报纸与政府怎么会对立起来呢?更重要的是,作为翻译,译者没有把杰弗逊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此句宜译为:我们是要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政府,还是只要无需政府管理的言论自由,如果让我决定,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英汉民族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在语言表达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见面时都喜欢谈天气,说“Good weather, isn’t it?”之类的话,这和当地气候密切相关,如伦敦就是个一日内天气多变的城市,后来逐渐演变成英美人的习惯见面语,并非真正关心天气如何,通常翻译成汉语的“你好啊!”。同样,在我国早有“民以食为天”这一大话题,因而吃饭问题也就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口头的话题。人们见面时爱说“吃过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了饭,而只是一种见面语罢了。
五、结束语
从以上的翻译例句分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要做好翻译必须考虑到文化因素,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达到文化跨越比拥有双语能力来得更为重要。
近十年来,中西方文化不断地相遇和碰撞,也产生了一些文化融合。
如:英语Internet(英特网-互联网络),E-mail (伊美尔-电子邮件),Vitamin(维他命)等词均被汉语接受。但总体看来,中西文化之间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仍有许多文化因素不容忽视。
比如“汤圆”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食品,而西方人却没有这种食品,在英语中也没有相应的名称来表示。在汉英词典中,“汤圆”被翻译成“glutinous rice dumplings”,这一翻译仍然不准确,因为“glutinous rice dumplings”实际上是另外一种事物。
更为重要的是“汤圆”实际上象征着一种民俗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能聚在一起吃汤圆代表着合家团圆,因此在翻译汤圆时,不妨译成“tang yuan”即可。
总之,作为语际交流的翻译,决不能不顾问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而应细心注意将原语中蕴涵的各种文化因素与译语进行对比,以期达到原语和译语接受者之间引起相同的反映和共鸣,而熟谙英汉词语文化因素的差异是保证翻译成功的关键。
沈阳市皇姑区长江街65号 佳合大厦8楼A区

024-66752300

13624219395

E-mail: l: 1stopchina@1stopasia.com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涞寅路1898号8号楼1010室

021-37657903

13564724347

E-mail: jenny@1stopasia.com

公司简介 公司资质 笔译服务 口译服务 视频服务 桌面排版 本地化服务 合作企业

沈阳市皇姑区长江街65号 佳合大厦8楼A区

024-66752300

13624219395

E-mail:
1stopchina@1stopasia.com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涞寅路1898号8号楼1010室

021-37657903

13564724347

E-mail:
jenny@1stopasia.com

沈阳市皇姑区长江街65号 佳合大厦8楼A区

024-66752300

13624219395

E-mail: 1stopchina@1stopasia.com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涞寅路1898号8号楼1010室

021-37657903

13564724347

E-mail: 1stopchina@1stopasia.com

公司简介 公司资质 笔译服务 口译服务 视频服务 桌面排版 本地化服务 合作企业